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08.天堂通过圣言与那些在教会之外、没有圣言的地方之人也有一个联结;因为主的教会无处不在,就存在于凡承认神性并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当中。此外,像这样的人死后就会被天使教导,并接受神性真理。有关该主题的详细内容,可见于下文论述非基督徒的章节。
在主眼中,地上的普世教会类似一个人,和天堂一样(参看59-72节)。然而,圣言所在,并通过圣言认识主的教会就像这个人的心与肺。众所周知,全身的一切脏腑和肢体都通过各个经络从心肺那里获得自己的生命。所以,在圣言所在的教会之外的人类也以同样的方式获得自己的生命,并构成这个人的肢体。再者,天堂通过圣言与远处的人联结,好比光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神性之光在圣言中,主与天堂同在那里,远处的人则凭这同在而获得光明。不过,如果没有圣言,情况就不同了。这一点从前面关于“决定天堂的联系和交流的天堂形式”的阐述看得更清楚。但只有那些处于属灵之光的人才能理解这个奥秘,而那些仅处于属世之光的人并不明白。因为那些处于属灵之光的人能清楚看见那些仅处于属世之光的人看不见,或仅看作一个模糊实体的无数事物。
注:教会尤指圣言所在,并通过圣言认识主的地方,因而是出自天堂的神性真理被启示的地方(3857, 10761节)。主的教会存在于全世界所有照其宗教信仰活在良善的人当中(3263, 6637, 10765节)。凡照其宗教信仰活在良善中,并承认某种神性之物的人都被接纳,无论他们在哪里(2589-2604, 2861, 2863, 3263, 4190, 4197, 6700, 9256节);除了这些人外,所有婴孩也被主接纳,无论他们在哪里出生(2289-2309, 4792节)。
4967.“一个埃及人”表属世真理。这从“人”和“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人”是指真理(参看3134节);“埃及”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如刚才所述(4964, 4966节)。“埃及”因表示记忆知识,故也表示属世层;事实上,人里面的一切记忆知识都是属世的,因为它居于他的属世人,甚至包括涉及属灵和属天事物的知识。其原因在于,人在属世层里面并从属世层看见这些知识。他从属世层所看不见的事物,他并不理解。但被称为属灵的重生之人和纯属世的未重生之人则以不同的方式看见这些知识。对前者来说,知识被天堂之光光照;但对后者来说却不是如此,而是被经由陷入虚假与邪恶的灵人流入的光光照。诚然,这光来自天堂之光,但在他们里面却变得昏暗,就像晚上或夜间的光。因为这类灵人,因而像他们那样的世人看东西就像猫头鹰,夜里看得清清楚楚,白天却模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们看虚假清清楚楚,看真理却模糊不清;因而看世界的事物清清楚楚,而天堂的事物,即便看到,也是模糊不清。由此明显可知,纯正的记忆知识是属世真理;因为一切纯正的记忆知识,就是诸如“埃及”在正面意义上所表示的那类,是属世真理。
6427.这两节在内义上所包含的内容从所给出的解释明显可知。但即便如此,若不了解属灵国度的性质,这些内容必仍模糊不清、令人费解。该国度是由那些拥有信之真理,使这真理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把它转化为良善的人组成的。因为当一个人照信之真理生活时,它就变成良善,被称为真理之良善;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它是行为中的真理。在主的属灵教会,信之真理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在一个教会被说成是真理的东西,在另一个教会却被说成不是真理,这取决于每个教会的教义。教义事物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真理。与良善结合,并构成属灵教会良善的,就是这些真理。所以,属灵教会良善的品质就是其真理的品质,因为真理赋予良善以品质,或说良善从真理获得自己的品质。
由此可见,属灵教会的良善是不洁的;并且由于它是不洁的,所以属灵人若不通过神性方法,就不能被准许进入天堂。最重要的神性方法在于主降世,使祂自己里面的人身变成神性;属灵人通过这种方式得救。然而,由于他们身上的良善是不洁的,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邪恶与虚假的攻击,从而陷入争战。但主规定,他们里面的不洁之物通过这些争战逐渐得以洁净;因为主为他们争战。这就是“女儿爬到墙上”和“弓箭手苦害他,向他射箭,仇恨他。约瑟要坐在他弓的力量里,他的手臂因大能的雅各之手而强壮;以色列的牧者、石头是从那里而出的”所表示的。
可参看前面关于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阐述,即:就真理和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而言,他们处在模糊之中(2708, 2715, 2718, 2831, 2935, 2937, 3241, 3246, 3833, 6289节);这种模糊被主的神性人身光照(2716节);属灵国度在主到来之前不同于主到来之后(6372节);主降世是为了拯救属灵人;他们通过主的神性人身得救(参看2661, 2716, 2833, 2834, 3969节)。从这些章节也明显可知,“他的手臂因大能的雅各之手而强壮;以色列的牧者、石头是从那里而出的”表示进行争战力量所拥有的能力是从主之神性人身的全能那里获得的,属灵国度所拥有的一切良善与真理皆源于此(6424-642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